知識社群登入
by 網站管理, 2014-11-10 00:34, 人氣(1684)

教育部1031現代公民核心能力課程計畫『歷史共和國:互文詮釋與想像』

第二場協同論壇

 

時  間:1031223()下午13:00-15:00

地  點:A726文史情境教室

協同教師:吳美玲老師;邵仕剛老師

 

論壇主題:記憶、想像與認同

 

楔子:

  安德森(Benedict Anderson)在《想像的共同體(Imageined Communities)》一書中指出18世紀報紙與小說的出現,展現出一種有別於中古世紀的時間觀,這是「同質的,空洞的時間」。新的時間觀念,為「再現」民族這種想像的共同體,提供了技術上的手段。

  另外弗洛依德在《圖騰與禁忌》一書中揭示,人類思維機能是如何於圖騰下的禁忌發生、演進,並世代相傳。從而形成人類總體大腦中的痕迹組織化,成為人類共有的遺傳性心理特質。

  

  《孤戀花》的作者白先勇就是透過文本/小說,在移出者/家鄉社會間,勾勒出跨越時空界限的情感流動與地域認同,並在離鄉背井的歷史脈絡中,尋求彼此一致的文化歸屬及情感連繫,從而召喚出集體認同的記憶。

  另在《孤戀花》中的娟娟,母親是個瘋子,最後她的下場也是瘋了,娟娟是否有這種遺傳性的心理特質存在,是值得我們去探討的。

 

n 討論一:時空變幻/交錯

 

文本

《孤戀花》

五寶/華三

娟娟/柯老雄

上海

台北

二戰前

二戰後

自殺

瘋了

/

/

結局

無能為力

無奈喟嘆

串聯者

雲芳/林三郎

Ø   流露出外省人的失根與漂泊感

-亂世兒女的悲歡聚散與生命韌性

Ø   那些年我們一起逃難的歲月

-殺人與被殺

-生離死別

-個體/大時代的交融

 

n 討論二:性別歧視/兩性平權

Ø   文本中的女性→籠罩著悲苦/暴力/死亡

-雲芳;五寶;娟娟

-女人命如草芥

Ø   文本中的男性→顯露出骯髒/粗暴/冷酷

-黑道人物;日本酒客;華三;柯老雄

-卑微的樂師林三郎是例外(僅在影本中)

n 討論三:記憶/失憶?宿命/輪迴

Ø   清醒/痛苦的活著;瘋了/無憂無慮的活著

Ø   還是有其它的選擇?

Ø   娟娟的瘋來自於遺傳/環境?現實/壓迫

n 討論四:期待/等待→人是禁不起孤獨(離群而索居)

Ø   雲芳究竟在五寶/娟娟身上期待些什麼?

-同性戀/母性的光輝

-父母對子女的期待→從小的守護到成人的依戀,最後均化為無奈與不捨

Ø   五寶/娟娟的人生又在等待些什麼?

-如《倚天屠龍記》中小昭吟唱的『到頭這一身,難逃那一日』

-奇蹟?結果奇蹟只出現在《傾城之戀》中白流蘇的身上。

n 結局:無法/無奈

  在大時代中,多少人妻離子散;多少家庭的悲歡離合;多少戀人被棒打鴛鴦(海角七號),多少的故事發生在你我的父祖輩身上,雖不可歌可泣,卻也動人心弦呢,您可曾探訪他們的心靈深處。

Ø   如果您是白先勇,可否有其它的結局?

Ø   如果只是您自己,那又會是怎樣的結局?

by 網站管理, 2014-11-07 11:06, 人氣(1236)

教育部1031現代公民核心能力課程計畫『歷史共和國:互文詮釋與想像』

第一場協同對談

 

時  間:1031202()下午13:00-15:00

地  點:A726文史情境教室

協同教師:蕭慧媛老師

 

對談主題:光明頂下的男人心計

 

引言:寶刀屠龍/倚天不出;武穆遺書/武功心法→各代表什麼意涵?

   每個時代都會有屠龍刀與倚天劍,均惹得天下英雄競折腰

 

Q1:何謂名門正派?六大派的歷史?

n  六大派的由來

n  所謂名門正派的特質是什麼?

Q2:為何稱名教為魔教?

n  非我族類,其心必異

n  二元分法/相對於中土而言?

Q3:為何張無忌在一天內練就乾坤大挪移?

n  基本功紮實→九陽神功護體

n  體質/蟠桃/醫理

n  心性/隨緣/不強求

Q4:張無忌與四個女人的愛恨糾葛

n  殷離…仰慕他

n  小昭…照顧他

n  周芷若…唬弄他

n  趙敏…為愛走天涯

n  若您是男子,您最喜歡那一個?/若您是女子,最想成為哪一個?

n  性格決定命運乎?

Q5:光明頂之役的原因?

n  明教與各大派之間的仇怨由來

n  朝廷的分化政策

Q6:群雄各人的算計?

n  六大派的算計

n  明教的算計

n  張無忌的算計

n  元廷的算計

Q7:結局為何是張無忌勝出?

n  張無忌刻意求全的結局→是心性還是算計?

n  最後又為何隱退江湖?

by 網站管理, 2014-11-04 22:33, 人氣(1214)
附件
by 網站管理, 2014-10-25 21:05, 人氣(1242)

教育部1031現代公民核心能力課程計畫
擬像與仿真:影本閱讀與詮釋創生

協同論壇討論提綱

 

時間:11/04() 56 [9]   地點:商學院大樓國際會議廳(C)7

參與班級:「歷史共和國:互文詮釋與想像」邵承芬老師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「科技烏托邦:文學原型與創生」李小清老師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「政治利維坦:視域融合與象徵」閔宇經老師

協同教師:邵承芬老師、李小清老師、閔宇經老師(主持)、蔡西濱老師

 

論壇主題:戰爭與和平~~追尋心靈的勿托邦

 

■導論:擬像與仿真

        概念介紹和課群計劃簡介


楔子:非域之境--普世想像的神話

 

  德國社會學家維克(Helmut Willke)對全球化中新的文化地理觀察,對全球化過程中,世界版圖的縮小、空間的錯置、以及都會化等等面相中關於疆界消弭的問題予以呼應,因而創造了「勿托邦」這個概念

  《非域之境》的英文為「atopia--將「a-」的字首(意為:非∕not)放置於地方(topia)之前,翻譯成「勿托邦」。簡言之,《非域之境》是個非地方,不是地方的地方,或不是平常定義之下的空間。一方面它指出空間界限的消失狀態;另一方面,它也指涉「無法被視為空間的空間」的概念。這種看似吊詭的空間表述實質上呼應了全球化中政治、經濟、生態、社區等的運作邏輯,也是個人在日常生活中身體的實踐方式。

  「勿托邦」是個心靈/想像空間,一種實體疆界消失的空間,由共和國、烏托邦、利維坦到「勿托邦」,是人類透過想像,由理想的人種/人格/社會階級(理想的身體實踐方式),到追尋美好國度、建構理想社會的心靈空間。

 

■討論一:真實VS理想

  這種在「真實文化」中追尋「理想文化」的結構,對於現實(現世)的不滿(不滿足、不滿意),存在於很多文學作品或電影中,例如像《阿凡達》、《第九禁區》與《極樂世界》電影,希望透過「政治」(動物農莊)「科技」(美麗新世界)等力量,或者從另一種角度來說,透過個人英雄(三國演義、水滸傳等)到集體社會的改造。

Q1:請各位老師談談,自己課程中的「文本(小說)」是否也具有這種結構?

    [或者延伸出去在課程領域方向但課程內沒提到的文本(小說)或電影]

邵承芬老師:舉例,三國演義、倚天屠龍記……

李小清老師:舉例,時光機器、美麗新世界……

閔宇經老師:舉例,蒼蠅王、動物農莊……

 

  小結:又例如像宮崎駿的所有動畫《天空之城》《霍爾的移動城堡》等,是非常鮮明地在戰爭中渴望和平的例子。戰爭與和平,或許其實是正與邪、善與惡、是與非另一種的存在表現,這些作品除了反映作者的心靈渴望之外,其實反映的是所有人類心靈深處的共同企求,當這種「普世想像的神話」,就是人性---()的社會性存在特性。

 

■討論二:個體VS集體

  個人英雄(主義)或家園情愛,這種集體社會(公共性)中的個體性(個別性),也是不能忽略的元素。這些文學(電影)作品之所以深刻雋永、歷久彌新,除了在普同性的大敘事結構下,也傳達出一種命定的論題:人類永遠在個體VS集體間鬥爭----過度的「集體統一性」與過度的「個體多樣性」都不對,或許人類永遠找不到共和國、烏托邦、利維坦,永遠只能繼續建構心靈的「勿托邦」

Q2:請各位老師,從各自課程作品中,以個人英雄(主義)或家園情愛為基礎,談談個體VS集體。

■討論三:理性VS感性

  如果理性是:處理問題按照事物發展的規律和自然進化原則來考慮的態度,考慮問題、處理事情不衝動,不憑感覺做事情;感性則相反。理性如果是一種公共期待(社會的共同期待行為/結果);感性或許是一種意外的插曲,矛盾與衝突,故事中符合人情的高潮迭起。

ex倚天屠龍記……張無忌偏偏就喜歡趙敏。

Q3:請各位老師,從各自課程作品中,談談理性VS感性

■:結論

  這些文學作品或電影中所隱藏或所呈現的「人可以更好」「人可以生活得更好」「社會不應該是這個樣子」「社會其實可以變成這個樣子」

  「現實世界」(地上王國)如果是原本/正本,那人類不斷地摹寫與仿真,希望能逼近那(天上之城);反之「理想世界」(天上之城)如果才是原本/正本,那人類也不斷地在「現實世界」中建構各種摹本/副本,透過仿真回到天上之城。

 

Q4:請各位老師簡單地作最後結論。


回TOP